犯罪手段隐蔽作案方式趋向有组织化
发布时间:2021-01-07 16:48:16
阅读:次
来源:毛毡厂家
以公司经营需要资金为由,以每月1.5%至4.3%的高额利息为诱饵,向社会公众大肆吸收存款,金额达到5167余万元,被告人林某拆东墙补西墙,最终无以为继,众多投资者遭受损失。
9月底,福建尤溪县法院对这起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案做出一审判决,以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判处林某有期徒刑8年。
记者了解到,这并非个案。据福建省高级法院发布的消息,近年来,通过民间借贷形式,以高额利息为诱饵的非法吸收公众存款、集资诈骗等案件呈现多发态势。仅今年上半年,福建全省法院共受理非法吸收公众存款、集资诈骗等非法集资类案件103件,涉案金额巨大,受害者人数众多。
福建省高级法院副院长林卫里说,从审判实践看,非法集资类犯罪案件呈现出以下特点:
涉及面广,涉案金额较大,危害后果比较严重。此类犯罪针对为数众多的被害人,涉案金额往往比较巨大,危害后果也往往比较严重。如南平中级法院审理的刘斌、李衍坚等6人集资诈骗、洗钱案中,被告人累计向609人集资诈骗3.4亿多元。
犯罪手段隐蔽,作案方式趋向有组织化。为了欺骗被害人,逃避法律打击,犯罪分子往往刻意包装,以合法形式掩盖非法目的,犯罪手段极具迷惑性,有的以合法公司为掩护进行非法活动,犯罪组织结构也日益严密,出现了公司化、家族化等多元化犯罪模式。
相关阅读